首页

【励志博客】青春励志_励志人生_名人名言手机版


主页 > 励志人物 >

史玉柱:从大败到大逆转,“坏小孩”野蛮生长

  史玉柱:从大败到大逆转,“坏小孩”野蛮生长
  
  史玉柱是个奇才,奇就奇在他曾经是中国最著名的“失败者”之一,因为计算机软件和保健品快速起家,却失败在一个巨人大厦项目和管理等问题上,一夜之间负债2.5亿。他的失败案例曾经被作家吴晓波收入畅销书《大败局》之中。但是,令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失败者”后来完成了“大逆转”,重新回到了成功企业家和亿万富翁的行列。他的巨人网络公司已经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此外,他还频频涉足投资领域,2011年6月,有消息称史玉柱4个月斥资26亿增持民生银行。截至2011年7月10日,史玉柱投资的新华联两年净赚3.8亿。
  
  史玉柱的重新站起,借助于保健品和网游两个领域,他在脑白金、黄金搭档、《征途》、《巨人》等产品领域先后获得巨大成功。不过,史玉柱在赚了个盘满钵满之后,突然发现,自己俨然已经站在了道德的对立面上,背负了不少骂名。7月1日,他在自己的微博里这样说:“在中国土壤,从事面向消费者的知名民营企业家,最后下场全部难逃臭名缠身:志向远大的牛根生,严守契约的马云,陈晓、马化腾、宗庆后、潘石屹、陈天桥、马明哲、兰先德、所有地产商、所有……但搞风险投资的都有美好下场。我早已臭不可闻,骂15年,都骂累了。如果还没骂够,我帮助大家骂史大嘴巴。”
  
  游走在道德的边缘?
  
  一方面,十几年未曾改过的“送礼就送脑白金”的广告一直被白领人士嘲讽和抨击,脑白金和黄金搭档还被指有弄虚作假、夸大疗效之嫌,遭到了舆论的围剿。另一方面,史玉柱们在网游领域开辟的所谓“免费模式”在招来了大批的用户时,也让青少年用户的“网瘾”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社会难题,这让史玉柱、陈天桥等网游大亨们不止一次地遭遇到了家长们的道德批判。而《征途》开创的一些新的游戏方式,也引起了一些人的质疑,被指传播暴力文化,宣扬金钱强权至上的价值观。
  
  据媒体报道,《征途》运用了很多方式吸引人们来玩游戏。比如,它打出广告,称玩游戏可以领“工资”(虚拟币),结果有些人就来了,不过最终发现没那么容易领到“工资”,原来,按照《征途》的工资规定只有60级以上的账号每月才可以领工资,而且只有150级以上每月才有可能得到最多价值100元的虚拟币。
  
  除此之外,《征途》还对领工资的制度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每月一个账号角色必须达到4800点荣誉值以上才可以领工资,必须带50级以下的账号才可以获得荣誉值。不仅如此,《征途》还规定凡每月在线时间少于60小时的账号都拿不到工资,而只有每月在线超过120小时才有可能拿到价值100元的“全额工资”。
  
  在艾瑞咨询的一份报告中,专门分析了《征途》的成功秘诀。其中一条是:“与其它同类的MMORPG(在线角色扮演)游戏不同,《征途》的游戏新玩家开局没有任何门槛,玩家非常容易上手,这就使《征途》能够迅速积累起庞大的用户基础。同时,《征途》又能大胆创新地采用与其他同类游戏不同的游戏策略,使玩家只要投入足够的金钱便能击败等级更高的玩家,恰如其分地抓住了玩家的心理。”(励志一生  www.lz13.cn)而正是因为花钱就能帮助玩家取得胜利,被人指责为“金钱至上”,违背了一般游戏中的公平正义的精神。
  
  而彩票、赌博、保险等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政府严格管制的东西在《征途》的虚拟世界里可以玩得淋漓尽致。比如,每个周末,“征途”游戏里都会刷出一批名叫“吉祥三宝”的怪物,杀掉怪物后玩家有100%几率得到“密银宝箱”,打开宝箱有可能爆出好装备。
  
  在游戏过程中,玩家可以通过保护商队安全到达目的地进行商贸活动来获取游戏货币,但与此同时游戏公司又提供了抢劫的功能,即别的玩家可以通过实施抢劫行为来获得财富,同时,《征途》出售攻击性道具以谋取利润——这点也被一些人认为是违背了网游“宣扬善良正义”的主旋律。
  
  企业不盈利才不道德
  
  但史玉柱并不承认自己的游戏比别的游戏商有更大的不道德。关于一些人指责的“花钱买道具”即可帮助玩家快速打败对方的事实,史玉柱认为这就是一个商业模式,“也许它确实存在问题,但这个问题不应该由我承担。如果真要怪罪,那只能怪罪韩国人。”
  
  关于宣扬暴力问题,史玉柱这样回答:“首先,我觉得大家混淆了现实中杀人和游戏杀人的概念。这完全是两码事。其次,我们的《征途》和下一款游戏都是战争题材,战争题材是肯定要杀人的。”
  
  史玉柱认为社会对他的要求比对陈天桥、丁磊的要求高。“因为我曾经是一个失败者。中国人骨子里是成者王败者寇。”
  
  关于社会责任和商人逐利这个话题,史玉柱倒是很坦然:“我觉得做一个企业,追求利润是第一位的。你不赚钱就是在危害社会,对这个,我深有体会。我的企业1996、1997年亏钱,给社会造成了很大危害。当时除了银行没被我拉进来,其他的都被我拉进来了。我的损失转嫁给老百姓,转嫁给税务局。企业亏损会转嫁给社会,社会在担这个窟窿。所以,我觉得,企业不赢利就是在危害社会,就是最大的不道德。”
  
  不能不承认,史玉柱说的部分是实话。中国人的舆论,有时确实存在某种过于道德化的倾向。汶川地震那一年,曾经有不少企业面临被舆论“逼捐”、“比(较)捐(款)”的现象。大家似乎忘记了,企业的首要职能首先是经营好企业本身,在不违法的情况下,解决好自我“造血”的问题,才是生存的第一步,在能够生存之后,实现自身资产的增值、企业的持续发展仍为他们的头等大事,我们不能以要求慈善机构的标准来要求企业如何“道德”。史玉柱的聪明,在于他懂得中国人的心理并深谙国情,用“农村包围城市”和实用主义的广告攻势占领市场,而相应的,他依然受到这个环境的特殊的道德追问。他必须在生存、发展和道德形象方面掌握平衡。
  
  史玉柱的境遇,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困境。有限的市场空间、不规范的法制环境、相对滞后的意识形态、公权力蔓延而民企凭借孤绝之力欲突出重围,其间不乏剑出边锋之举。于是,利益和传统道德难以得兼,“民企原罪”一度被提上台面。但只要我们平心而论,如果我们能理解民企在体制变化中的艰难处境、他们面对政策瓶颈和权力垄断时的进退失据,我们或许多少可以体谅他们的“野蛮生长”。


(责任编辑:admin)
    回到顶部